查看原文
其他

开学了!积分入学有没有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16-08-31 大脸狗 尖椒部落


摘要:申请积分入学比填报高考志愿还难,打工父母都在竭力为孩子争取一个留在城市读书的机会。只是,积分入学制度背后,还是隐藏着许许多多的不公平,让我们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插画师:左丘

炎炎夏日,又到开学季。广州火车站又经历了一波“返乡潮”,许多父母和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泪别广州。暑假,父母们竭力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但又不得不无奈地惜别孩子,说“要听话,好好照顾自己。”

积分入学是流动儿童的一道坎

这些孩子是“农民工”的子女,ta们的父母为了让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常年在异地务工。但由于经济因素和户籍制度,许多“农民工”父母又只能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与此同时,广州南沙区各个小学又将迎来一批批6岁的学童,精力充沛的孩子们即将带上红领巾,迎接和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在这一刻,一座分水岭挡在对社会还茫然无知的孩子面前,它让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回到家乡,让另一部分农民工子女留在城市,这座分水岭就是积分入学。

积分入学,指以积分排名方式安排外来流动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一种制度设计,也是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举措。广州是外来人口的主要流入地之一,非户籍常住人口规模高达460.37万人,占人口总量的35.61%。但是,在广州,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去向大部分是民办学校。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有43%,另外57%的子女则去往民办学校。您可能对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差距并不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下表吧!

王明的女儿小雪进了一家民办小学,第一年要缴纳6000元学费。而高年级的学费更贵,仅是上小学六年级就需要花超过4万元的学费。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15年9月10日教师节,小雪自己动手做了一份折纸,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班主任。可令她失望的是,当她把折纸送给班主任的时候,班主任脸上没有任何笑容。不过,其他同学用钱买了花和一些精致的礼品送给班主任时,后者很开心的接受了,这让小雪很难过。王明感叹道:“在外面打工这么多年,已经知道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可是,孩子现在还这么小,却也要接受这些……”。此外,这所民办小学经常更换老师,王明发现这些老师没有真正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而是为怎么找到更好的工作岗位而烦恼。由此可见,公办学校的学籍资源对于异地务工家庭是多么的重要。

积分入学比填报高考志愿还难

阿莫是广东茂名人,在广州南沙至今已工作10年了,大儿子今年读小学五年级,那时还不需要积分入学。令阿莫心焦的是,自己的小儿子是第二胎。在南沙,积分入学满分为98分,其中合法计生分值占30分,所以阿莫即使工作年限、居住年限、社保和买房都满分,最多也只能有68分。阿莫为了能让小儿子能上一个公办学校,在年初便上网查资料,请教有经验的同事。而7月中旬,令阿莫开心无比的是,小儿子意外的以55分进入了一家公办小学!

在2016年7月中旬,家长们常常街谈巷议的是:

许多积分98分的家长也没能让孩子上南沙金隆小学(南沙最好的小学之一,只给异地务工人员五个学籍),而积分78的家长的孩子却误打误撞地被金隆小学录取;

积分1分与积分93分的孩子同样被鹿颈小学录取;

甚至有的家长积分96分申请进入南沙小学(南沙最好的小学之一,给异地务工人员十五个学籍),但没被录取,最后只能选择进入民办小学。

阿莫的孩子属于那些误打误撞的幸运儿,以低积分却和其他高积分的孩子进入了同样的公办小学。当然,笔者不赞同以父母的积分高低来决定孩子是进入高质量学校,还是低质量学校。但是,积分入学的制度设计初衷,便是要给高积分家长获取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权利。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低积分获得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怪象呢?难道入学积分的高低不再重要了吗?

许多家长反映,申请积分入学比填报高考志愿还难,高积分选了热门学校往往会落选,低积分选了冷门学校却顺利被录取。申请的第一志愿被录取率高,第二志愿录取率很低。家长们不但要辛辛苦苦用时间和汗水去换积分,而且还要学会“大众心理学”(猜想其他家长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和“市场预测”(预测小学积分入学分数线和学位数量走向)。最终导致部分家长积分够了,但仍不能送孩子进入心仪的学校。

输在起跑线上的“农民工”子女教育

尽管街谈巷议造成了一种“运气决定学籍”的印象,但是,高积分在获得高质量教育资源仍是决定性的。能够积高分的家长一般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合法正规的场所工作:如所在工厂能够出具工作年限证明的,而且每年都依法缴纳五险的。但是许多“农民工”所在的工厂常常不买或少买社保,从而导致ta们积分很低。

二是在广州市南沙区居住年限长。如果居住在广州其他区域,也无法使用居住年限积分。此外,居住的房东也应该由出具居住年限证明的资质。

三是有较好的经济能力。如计生、居住、工作、社保都满分,则可以拥有96分,而剩下的2分是在南沙区拥有房产。而积分98与积分96分也是一座分水岭,前者占据了南沙区最好小学的学籍资源。

作为父母,许多“农民工”能够忍受长时间加班、工作和居住环境恶劣、与家人长期分离的煎熬。但ta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子女们不要延续自己这一代继续打工的命运,也在竭力抓住“教育改变命运”这棵稻草。可是,异地务工人员的子女在未来没能上大学、成为高等人才,是孩子没天赋,还是资源分配不公平呢?让我们看看下表吧!

2016年,广州市南沙区有67所小学(公办+民办),招生数量为8001人(新增855个学位);有22所初中,招生数量为5530人。南沙区是异地务工流入的重要区域,但其为积分入学的工人共提供1537个小学学位,仅占整体19.2%;965个初中学位,仅占整体17.5%。

教育部门将积分入学制度作为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举措。但是,当我们从“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境遇和升学安排的角度去观察,会发现ta们常常是“输在起跑线上的”。

这,就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本文数据来源如下:

信息时报:购买学位助随迁子女享义务教育

南方日报:安排随迁子女读公办 5.3万个学位缺口咋补?

南沙政府网:全区今年新增855个小学学位

信息时报:积分入学开始填志愿了


延伸阅读

开学季:老张四处奔波,为何让孩子在城市接受公平教育这么难?

“流动”走向“留守”: 打工子女在等级社会中继续父母的命运


尊重原创,保护版权
本文为尖椒部落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并保留以下作者信息:
作者:大脸狗
一枚长期扎根于工业区的社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